入伏以后,意味着进入盛夏酷暑时节,这对于爱运动的老年人来说正是“夏练三伏”的好时候。
那么,怎么练才靠谱?夏季运动有哪些讲究?浙江省舟山医院中西医结合老年病科主任刘芳表示,老年人夏天运动不要“过急”和“过激”。
1.早晨和傍晚锻炼最合适,身体不适宜在热环境中过度运动
“夏天10时至16时,是一天中最热、紫外线最强的时候,锻炼最好避开这个时间段。”刘芳表示,上午10时前和傍晚比较凉快,在这两个时段锻炼相对安全。在逐步具备一定的热适应能力后,可逐渐调整时间,以增强热适应能力。
但那些耐热能力较差、患有疾病的老年人不宜在热环境中过度运动,以免中暑。同时,老年人在高温条件下运动,要随时观察机体反应,如有头晕、乏力等不适症状,要及时停止运动并休息,运动后可适当延长休息时间,保证机能恢复。
2.运动不能“过急”“过激”,老年人应选择舒缓的运动方式
“夏季运动的时间和强度,需要根据个人的年龄、身体素质、运动类型、是否经常运动等因素决定。”刘芳表示,体质好、有锻炼习惯的老年人,锻炼时间可相对长些,但应控制在60分钟以内。
体质弱或没有锻炼习惯的人,一般运动20至30分钟为宜。而且,运动要注意循序渐进,不能“过急”“过激”。“运动前需要提前活动一下身体,避免运动期间发生损伤。太激烈的运动则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,因此每次锻炼时间不宜太长,可增加每日锻炼次数和形式。”另外,老年人对高温环境适应性差、耐受力弱,在夏天建议做一些舒缓的运动,如散步、打太极拳等。